IT之家采访高通产品市场高级总监马晓民,解答大核 L2 缓存缩减疑惑

11 月 26 日,高通正式发布第五代骁龙 8(骁龙 8 Gen 5)移动平台,旨在为价格较低的设备提供旗舰级体验。IT 之家受邀前往发布现场,并在随后的媒体群访中,与高通产品市场高级总监马晓民就产品定位、核心配置、技术趋势等关键问题进行了交流。

图片

与此前发布的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8 Elite Gen 5)一脉相承,第五代骁龙 8 同样采用 3nm 工艺制造,并配备了高通第三代 Oryon CPU。其 CPU 架构包含 2 个主频为 3.8 GHz 的 prime 核心和 6 个 3.32GHz 的性能核心。官方数据显示,相较于两年前的骁龙 8 Gen 3,第五代骁龙 8 在 CPU 任务上实现了 36% 的提升,GPU 性能提升 11%,AI 任务处理能力更是激增 46%,同时整体 SoC 功耗降低了 13%。此外,它还集成了切片式 Adreno 840 GPU、Hexagon NPU 以及 X80 5G 调制解调器-RF 系统,在影像、连接和 AI 体验上均有显著升级。

在采访环节,IT之家率先针对第五代骁龙 8 的市场定位与技术规格提出了核心疑问。随着“骁龙 8 至尊版”的确立,消费者对于“标准版”骁龙 8 的认知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尤其是在面对市场上的上一代旗舰芯片(如骁龙 8 至尊版)的成熟方案时,全新的第五代骁龙 8 究竟有何独特优势?

图片

对此,马晓民首先明确了高通的产品层级逻辑。他指出,骁龙 8 至尊版和骁龙 8 本身处于两个不同的层级,不应将不同层级的产品进行直接的横向对标。“正如今天发布会上所展示的,第五代骁龙 8 对比的同级前代产品是第三代骁龙 8。”

马晓民强调,第五代骁龙 8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采用了最新的 IP 设计和架构。这包括定制的 Qualcomm Oryon CPU、最新的切片式 GPU 架构以及升级后的 NPU。他解释道:“这是基于市场需求以及厂商对‘骁龙 8’这一名称所承载的技术领先性的期望。我们相信这些最新的配置能够呈现出骁龙 8 应有的水准。”这意味着,相比于沿用旧款顶级旗舰的架构,第五代骁龙 8 通过引入新技术特性,更能满足用户对“新一代”体验的期待。

随后,IT之家针对技术发烧友关注的 GPU 显存和 CPU 缓存缩减问题进行了追问:“第五代骁龙 8 上是否也有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上 GPU 专有的 Qualcomm Adreno 独立高速显存?以及第五代骁龙 8 的两个超大核,共享缓存从 12M 缩减到了 4M,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缩减?”

关于 GPU,马晓民确认了硬件规格的区别。他表示,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为了追求极致的重载游戏性能,确实引入了 18MB 的专用图形缓存(HPM),而第五代骁龙 8 并未采用同样的配置。“第五代骁龙 8 在 GPU 的选择上,是从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中选取了性能与功耗平衡极佳的那一段,”马晓民解释道。虽然在绝对性能和极致功耗优化上,至尊版因更大尺寸的芯片和 HPM 加持而更胜一筹,但第五代骁龙 8 依然能为主流游戏和超高帧率体验提供良好支持。

而在 CPU 缓存方面,对于超大核 L2 缓存从 12M 降至 4M 的调整,马晓民透露这是经过高通内部严谨论证及与厂商共同讨论的结果。

“虽然缓存越大性能越好,但是选择 4M,结合另外六个核心 12M 的配置,已经能够覆盖大多数用户场景,”马晓民说道。他指出,这是一种在标准性能范围内选取最合适配置点的策略。除非用户对极端场景下的极致响应有极高要求,否则对于标准版骁龙 8 而言,“4+12”的缓存组合是符合其产品定位的合理选择,能够在性能与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除 IT 之家的提问外,其他媒体围绕骁龙 8 系产品线布局、光追技术应用、AI 发展瓶颈、双旗舰战略等行业热点展开提问,马晓民结合高通的产品规划与行业趋势,给出了全面回应。

骁龙 8 系三级产品线清晰划分,避免消费者混淆

针对“骁龙 8 系列已形成骁龙 8 至尊、骁龙 8、骁龙 8s 三大细分产品线,如何区分终端定义,是否担心增加消费者理解成本”的问题,马晓民明确了三者的层级定位:“骁龙 8 系始终是高通的旗舰系列,去年推出的骁龙 8 至尊版是在标准版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性能、能效与前沿特性的顶级旗舰平台,代表业内最领先的 Android 旗舰水准;第五代骁龙 8 作为标准版,面向广泛消费者的旗舰体验需求;而骁龙 8s 的定位介于骁龙 8 系与 7 系之间,会选取上一代骁龙 8 系中消费者最关注的核心特性,定位低于标准版。整体层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骁龙 8 至尊版、骁龙 8、骁龙 8s,划分清晰,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光追技术需生态协同,将视落地进度调整产品策略

对于移动端光追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竞品在光追性能上的突破,马晓民表示,高通是 Android 阵营中最早在旗舰芯片上落地光追技术的厂商。

“光追技术能显著提升图像画质,让消费者感受到更绚丽的色彩表现和更真实的明暗度,是我们希望引入移动端的重要特性,”马晓民同时强调,光追技术的普及并非芯片厂商单方面能决定,“长期来看,我们需要根据终端厂商的落地进度、游戏生态的推广情况来制定产品策略,需要与 OEM 厂商、游戏工作室深度协作,才能让光追技术在更多游戏中实现落地。”

旗舰芯片竞争聚焦游戏、影像、AI,多维度打造差异化

在被问及当前旗舰手机芯片的竞争焦点及高通的技术规划时,马晓民指出,当前 OEM 厂商的技术发力点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游戏赛道尤为突出。他表示:“对于游戏体验,行业主要聚焦四个核心维度:一是性能调校,包括平均帧率、最低帧率、1% Low 帧等关键参数的优化,高通通过软硬件协同调校实现最佳平衡;二是功耗与散热表现,这对硬件能力、缓存微调及软件优化都提出了高要求;三是生态合作,芯片厂商、OEM 厂商与游戏工作室的深度配合是释放技术特性的关键;四是差异化功能落地,比如超高帧率、插帧、超分等新特性的逐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