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我国活跃开源开发者达 227 万,开源鸿蒙与开源欧拉成为首批毕业项目

11 月 21 日消息,今日,2025 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在京开幕。大会聚焦人工智能与开源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展现开源生态在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核心价值。

开幕式上,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在欢迎辞中介绍,截至 2024 年底,我国活跃开源项目已超过 300 万,活跃开源开发者达 227 万,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多元的开源人才队伍。他表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秉持“一切为了开发者”理念,完善项目孵化、人才培养等全链条服务,依托多元渠道传播开源文化,通过人才评价机制、活动推动开源融入教学与实践,构建规范社区环境、完善激励机制,为贡献者搭建可持续成长平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亦庄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已汇聚超 10 万家经营主体,形成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经开区高度重视开源生态,构建“国家级开源组织 + 龙头企业”格局,实施“开源聚力行动”,通过“科创十条”“AI 二十条”“人才十条”等专项政策,系统性支持开源项目和企业发展;建设国内首个 AI 开源根社区“模力方舟”,已上线超 1.6 万个开源模型、超 1 万项数据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源创新高地。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通信学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倡导,在开源领域多方面积极探索:成立开源技术专业委员会,推动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参与中国科协开源创新榜单评选;推动低轨卫星等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搭建公益支持平台;通过“开源社区进学校”等活动,联合高校、社区培育学生开源意识与创新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主题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开源已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尤其在大模型驱动的 AI 时代优势凸显。中国在开源大模型领域处于领先位置,Qwen、DeepSeek 等均在国际评测榜单名列前茅。在硬件领域,以 RISC-V 为代表的开源架构快速崛起,2025 年全球市场渗透率达 25%,未来,开源 RISC-V 将引领下一代 AI 算力体系,为我国在后摩尔时代的自主创新提供重要机遇。他强调,开源模式将继续推动我国在 AI 算力、芯片架构和产业生态上的协同创新,为全球数字技术变革贡献中国力量。

现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宣布旗下开源鸿蒙与开源欧拉成为首批毕业项目。“毕业”是开源项目运营中的关键节点,标志着开源项目在技术迭代、社区治理和生态发展上的全面成熟。毕业项目不仅具备强大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将为全球开发者和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对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深远影响。毕业项目仍是基金会生态的重要组成。

同时,应对全球数字产业快速变化的格局,开幕式上,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携手 CSDN 等生态伙伴共同打造的新一代 AtomGit 平台完成全面升级并上线运行。此次升级将 AtomGit 与 GitCode 深度融合,旨在构建“开源 +AI”一体化基础设施,通过深度融合代码托管、模型管理与算力调度能力,为全球开发者提供开放、中立、公益的协作平台。

此外,大会还同期举办 15 场前沿技术分论坛,覆盖开源项目创新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前沿创新技术等方向,为广大开发者搭建技术研讨、经验分享与思想碰撞的专业平台;设立开源市集交流区,40 余个来自开源社区、生态企业的前沿应用案例集中亮相,全面呈现开源技术的多元应用价值与发展潜力,助力开发者、企业及社区实现深度协同,推动开源生态的全方位深化交流与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