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19 日消息,据同济医院器官捐献与移植官方公众号分享,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陈刚教授团队取得异种移植研究的重大突破: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肾脏在猕猴体内功能良好,存活时间突破一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这是我国异种移植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是世界范围内除美国之外首个存活达一年的异种移植灵长类动物。该研究为我国启动相关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IT之家从同济医院器官捐献与移植官方公众号获悉,2024 年 11 月,团队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基因编辑猪肾移植至猕猴体内成功存活超过半年;2025 年 10 月 28 日,(同一批的另一只)猪肾存活时间突破一年,各项生理指标稳定,成为除美国之外首个存活达一年的异种移植灵长类动物案例。
这次长达一年的实验中获取的系列病理学数据,尤其是关于慢性排斥反应的微观演变过程、药物对器官的长期保护等,将成为无比珍贵的科学财富,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直接依据。
陈刚教授认为,从成功的动物实验到安全应用于人类病人,最大的“拦路虎”是长期效果和安全性的未知数。团队关于异种移植接受度的调查结果显示,移植等待者对异种移植的接受度总体良好,但他们更担心感染风险,同时期待异种猪肾能达到与同种异体肾脏一样的存活。
当下临床器官短缺严重,基因编辑猪器官虽初期效果或不及人器官,但对濒危、无适配器官病人,可能延长生命、缓解痛苦。从近景来看,基因编辑猪器官有望作为同种器官的补充。从远景而言,则有望随着技术迭代及移植效果的不断提升,从根本上解决器官来源难题。
此外,陈刚教授还表示,期待在三到五年内能够初步走向临床。但这个过程艰难漫长,有待逐步摸索推进。首先,要解决伦理学问题;其次,要解决个体感染与跨物种的群体感染的生物安全性问题。虽然对于群体来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可能出现群体性感染,但将来如果真的走到人体试验这一步,还需要严密地观察和追踪,避免群体感染性事件的发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