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余承东详解“为什么会晕车”:大脑接收信息不一致,触发脑神经保护机制

IT之家 11 月 11 日消息,华为常务董事、产品投资委员会主任、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今日发布视频,详解“为什么会晕车?”这一问题。他表示,晕车主要是大脑接收到的信息不一致,导致触发脑神经保护机制,于是产生了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

图片

余承东称,晕车主要跟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有关,耳朵的前庭系统负责感知身体是否在运动、眼睛负责把看到的画面告诉大脑。例如行走时,耳朵和眼睛都能感知到在运动,于是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是一致的,一切正常。

但是在车里情况就变了,车在加速、转弯和颠簸的时候,耳朵会感觉到强烈的运动,就向大脑报告它在动,但是人和车里的物体是相对静止的,眼睛又告诉大脑它没在动,这时候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就不一致了,就被搞晕了,以为身体中毒了

图片

余承东进一步介绍,称电车的起步和刹停都更猛,有的驾驶员还喜欢急停、急起,这样就更容易晕车。坐车的时候尽量往外看,往远处看,比如路旁的大树、远方的大楼,也能让眼睛和耳朵都感觉在移动,这样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就一致了,就不容易晕车了。

图片

IT之家查询获悉,晕车在医学上称为“晕动症”,是人体受到车辆等交通工具运动的刺激时导致对运动状态错误感知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导致晕车的原因主要有:感官信息冲突、前庭器官敏感、环境空气不流通、睡眠不足、身体疲劳等。

另外,与晕车类似的症状还包括 3D 眩晕,是指普通人在玩 3D 游戏、观看 VR(虚拟现实)画面或 3D 电影时出现的头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类似晕车的不适症状。通常,本身就容易晕车、晕船的人,或者患有某些内耳疾病、平衡功能障碍的人,更容易出现 3D 眩晕。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