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2 月 5 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今日消息,2025 年 1 月 19 日至 23 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 3 号”科学考察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的协助下,顺利完成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HUNT)探测器单元样机的布放任务。
此次布放的探测器设备包括 4 个新型探测器单元和 1 个 LED 光源刻度单元等,它们被精准投放至 1600 米水深处的预定点位,并成功接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 — 南海海底观测子网”的电路与网络系统,目前已稳定运行,这意味着我所主导的 HUNT 项目预研工作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高能所曹臻院士带领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宇宙线组中微子研究团队提出了下一代高能中微子望远镜的大科学装置构想,并原创性设计出以 20 英寸 MCP-PMT 为核心的探测器单元方案。该装置预期两年内观测到中微子天体点源,十年内发现数十个,引领中微子天文学发展。
而中国南海为 HUNT 装置在我国的唯一可选站址区域,装置将覆盖约 600 平方公里海域,可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平台。以 LHAASO 项目团队为核心,历经两年完成了新型探测器单元研发,并于 2024 年 3 月在贝加尔湖投入 12 个单元样机,联合 Baikal-GVD 实验进行了实地论证。
IT之家注:中微子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属于是费米子,自旋是 1/2。它通过弱相互作用和引力与其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弱相互作用力程很短,通常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通过正常物质,因此很难被检测到。
中微子可以通过放射性衰变以及核反应等多种方式产生。由于太阳内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核反应,而超新星产生等过程也会伴随着剧烈的核反应,因而在宇宙射线中可以检测到中微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