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婧琼
编辑 | 阿至
封面来源 | 企业提供
36氪获悉,智能综合航电系统研发制造商北京云际航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云际航电”)宣布完成超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北京经开区种子投资基金领投,所筹资金将用于补充研发能力与产能建设。
云际航电成立于2022年,由中国民航大学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孵化。依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础,云际航电推进全国产化智能综合航电系统研发,集成导航、飞控、飞管、气象、无线电等多种功能。创始人李贝毕业于中国民航大学,拥有丰富的智能化产品研发和工程化经验,公司核心团队主要来自中国民航大学航电团队、适航团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控团队和算法工程师团队。
据介绍,云际航电已推出三款产品:YJ-500E、YJ-1000E综合航电及YJ-2000自动驾驶航电。YJ-1000E对标Garmin G1000NXi,YJ-2000对标Garmin G5000。目前,YJ-500E和YJ-1000E综合航电正在测试上机,YJ-2000仍在研发中。
YJ-500E智能航电系统
长期以来,国内航电市场80%以上的份额都被霍尼韦尔(Honeywell)、柯林斯宇航(Collins Aerospace)和佳明(Garmin)等外资企业占领。近些年,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与空域管理政策优化,中国大力推动航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市场对于国产航电系统的需求显著提升。
据航空产业网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全球航电系统市场规模已接近45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正在逐步提升。
市场需求与市场规模的双重提升,吸引了不少国产航电创业公司入局。
云际航电是其中一员,其产品优势主要体现在国产化率、成本和功耗三方面。“云际航电的系统实现100%国产供应链,成本为竞品的50%-70%,功耗为竞品的30%。”李贝补充道。
无人机与eVTOL等新业态的兴起,催生出了对轻量化、模块化航电系统的新需求。同时,航电系统正向集成化与智能化演进,软件定义航电和智能互联成为行业关键趋势。
集成化是指未来的航电产品会打破传统子系统间的壁垒,将多个子系统将融合成一个综合性的大系统。李贝表示,“国内目前主流仍以传感器和联合式航电产品为主,暂无自研综合航电系统的市场化企业。整个航电统有八个子系统,这些云际航电都在做,我们已经成功完成多个子系统融合,实现了高度集成化航电系统。”
智能化是指未来的航电产品将具备更强大的感知、决策和自主学习能力。据了解,云际航电的智能综合航电1.0版本包含视觉合成技术及地形感知和警告系统,能为飞行器提供白天和夜间的周围地形环境感知和地形高度预警,解决目视能见度低的问题。在后续的航电系统迭代中,云际航电将加入更多的自动化和引导功能。
在商业规划方面,云际航电前期将基于自研的核心系统和部件,形成完整的航电解决方案对外销售,后期将逐步拓展产品维修业务。
具体到商业化进展,目前云际航电已与国家队型号单位、电动固定翼及直升机主机厂达成合作,预计明年开始为其批量供货;在海外市场,云际航电也正在推进几款机型的签约和配套。
在产能方面,云际航电的首个自营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届时,云际航电将拥有约50套/年的综合航电系统产能。
李贝提到,今年年底前,云际航电还将推动两款产品的适航申请,以符合民航安全认证要求。
北京经开区种子投资基金:北京经开区种子投资基金是经开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聚焦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领域中的幼苗企业,基金管理人为水木创投。
水木创投投资副总裁昌锋表示:水木创投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与科技成果转化,已孵化出多家硬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综合航电系统作为飞行器的‘大脑’,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与航空装备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其国产化重要性日益凸显。云际航电团队依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础,在全国产化综合航电系统的研发与系统集成方面进展迅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未来我们将持续助力云际航电的成长,期待公司为我国航空产业链的自主安全与产业升级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