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方圆200米范围内,有三家烧饼铺。虽然都卖烧饼,但三家店铺可谓各有特色,服务于不同的细分需求。
生意最好的一家店名叫“好开心”,奉行“大单品”策略,只卖鸡蛋里脊烧饼和豆浆。不过顾客可以选择不同的里脊数量,最多可以花12块钱买到加3块里脊的“豪华烧饼”,最便宜的一款则仅售6元。
好开心也是三家烧饼店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隔着玻璃,4位工作人员忙碌不停,她们分工明确:两人和面烙饼,一人煎蛋烤肉,一人收银并最终将饼和豆浆交付给顾客。
玻璃上张贴的招聘启示显示,这家店为员工提供的月薪为6500—7500元,店铺的营业时间分为两段,早晚分别6个半小时,不过招聘启事上并没有说明员工是不是也分为两班。
或许因为食材新鲜且便宜实惠,店门口在饭点时永远排着长队。我在中午和晚上分别来过几次,排队的人数通常在20人以上,这意味着,为了买一个“有锅气”的烧饼,人们不惜等待半个小时。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止买一个烧饼,我时常能看到一人拎着四五个烧饼满意离去。
在好开心往北不到20米,是另一家烧饼店。这家店的生意冷清一些,店面也更小——准确地说,它的门面是从一家餐馆中隔了一小间出来的,面积不过10平米。平时店里也只有一个人,不知道是不是老板本人。
不同于隔壁只卖烧饼和豆浆的好开心,这家店的产品要丰富许多,包括烧饼、煎饼、灌饼、卷饼、手抓饼和烤冷面。看起来虽然花样多,做得却比较囫囵,很多人甚至不太能分清每一种饼的具体差别。
相比隔壁,这家店的价格并无优势,最便宜的“烧饼加鸡蛋加肠”价格为6元,同样的鸡蛋里脊烧饼甚至比隔壁还要贵1块钱。论食材的新鲜程度,也很难与隔壁媲美,不过好在肉蛋类食材都是现场烹饪,对于不那么挑剔的食客也还算凑合。
由于相对多样的选择和无需排队的便利,这家店也时常有人光顾。经常会有不愿在隔壁排队的客人,退而求其次选择这家。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簋街上分店最多的小龙虾店并非最有名的“胡大”,而是一家味道一般、但不太需要排队的连锁店……
离这两家店200米左右的小区门口,还有一家卖烧饼的商铺。这家店的产品线是三家之中最丰富的,不仅基本囊括了前两家的产品,还有包子、粥、酸辣粉等一系列其他食物,以至于称其为“烧饼铺”已经不太准确了。
这家店的面积大小介于前两家之间,通常有1到2名工作人员。就价格而言,这家店是三家之中最便宜的,鸡蛋里脊烧饼只需5元,但品质也是最差的。我曾有一次为了赶时间买过他家的烧饼,亲眼看到店员将事先做好的烧饼连同包装纸和塑料袋一同扔进微波炉里加热,目睹了这一幕后,我本就欠佳的食欲几乎消失殆尽。
然而,因为地处小区门口,人流量较大,加上丰富的品类和实惠的价格,这家店也活得不差,就其装修的老旧程度来看,应该开了挺久了。
路过这几家烧饼店时,我时常会感慨消费者需求的多元性。细看之下,一个小小的街区中看似同质化竞争的小店,实际上都处于不同的生态位。
反观游戏行业,疯狂内卷之下真正活下来的产品,其实也都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公众号水母花生提出过一个观点:许多表现不佳的产品,细看根源的话其实就3个本质问题——选错竞争赛道,成本周期过高,错估内容红利。而这3个问题是串联性地导向失败的,改变其中任何一点其实都可以找到出路。
虽然游戏行业的马太效应远比线下餐饮要强,也更加复杂,但活下去并保持正向迭代,似乎也不是一件那么难的事情,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同一条街上能开3家烧饼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