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玩《羊蹄山之魂》,因为没给自己设置什么目标,所以进度一直相当慢。这里走走,那里逛逛,一个晚上就过去了。与前作《对马岛之魂》类似,《羊蹄山之魂》也有着相当写意的美术风格,虽然能看出建模精致了一些,但整体还是通过大面积色块、对比色、光影等手法给人视觉上的震撼。这种既有效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省钱的做法,我还是挺喜欢的。
所以,像玩《对马岛之魂》那样,我在《羊蹄山之魂》里也总是走走停停,看到喜欢的风景,觉得可以“出片”的角度,就截张图保存下来。尽管这些截图我不一定会发到社交平台上,但有些时候,人就是很难管住自己按下截图键的手指。
不过,虽然挺喜欢拍照,但我在游戏里拍照的水平不高。明明是同一个游戏,别人去过的地方我也去了,人家选择的角度、造型、光线却都比我好得多。而且,游戏里提供的拍照模式越详尽、自由度越高,我和那些拍照高手的差距就越明显。
后来,我也给自己总结原因:一方面是审美水平确实不如人,另一方面是我确实懒得一一调整拍照模式里的那些参数。所以,从最简单的逻辑来说,花2秒截的图的确很难和其他人花10分钟、20分钟乃至更长时间精心设计的照片相比,就像在现实中拍照,只用手机随便一按的照片当然比不上专业人士、资深爱好者们用长枪短炮拍出的作品了。
我的同事梅林粉杖老师,就是写“游戏摄影学”的那位,他平常也很喜欢在游戏里拍照。根据他总结的经验,游戏摄影与现实里的摄影技巧相通,除了熟练掌握游戏拍照模式的功能(不同游戏之间差别相当大),“多拍”也可以提高水平,单项要跟进一步往往需要天赋和审美在线。按照这个标准,我目前应该还处在“多拍”的阶段,看看《羊蹄山之魂》能不能稍微培养一下我的审美吧。
好在,擅长拍照又有分享欲的玩家非常多。我最近刷社交平台的一项日常爱好就是看看每天又出现了哪些新鲜美图。看人家的作品,不光画面优美,还能让我回忆起游戏中的一些小细节。比如,主角笃在长时间没有动作时,小鸟可能会飞来落在她手臂上;除了狐狸,本作还有好几种动物可以互动——这时评论区总会有人提起“迪士尼公主”的梗;有些场景我明明也去过,但看到图中有个鞠躬点,我总会追悔莫及:自己跑图时明明也挺用心的,怎么还是错过了这么多?
另一些时候,在游戏里欣赏、体验过美景之后,人就会想要在现实中设身处地去看看。我其实很少会为了某个特定目标或某款特定游戏专门去“圣地巡礼”,但假如在旅行途中路过,我也愿意顺路去拜访,或者远远一观。从这个角度说,游戏往往会成为人们熟悉某个地方、至少对某个地方产生兴趣的重要契机之一。
《羊蹄山之魂》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此前,我曾经和朋友一起去北海道旅行,那时Sucker Punch已经公布了《羊蹄山之魂》的消息。虽然我对这个地名的了解仅限于“在北海道”,但它在我心中已经留下了印象。因此,当我们在从札幌到洞爷湖的巴士上看到远处有座峰顶积雪的高山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那不会就是羊蹄山吧?朋友立刻掏出手机搜索,发现它确实是羊蹄山。当时我们俩都十分兴奋,没想到能在这里提前看到它。尽管出于行程原因没能再走近一些,但我们都对游戏有了更多期待——等到正式发售,一定要在里面玩个痛快。
《对马岛之魂》发售后,现实中的对马岛游客人数陡增,当地也借机推出了不少与游戏相关的旅游路线。不过对马岛毕竟位置偏远,去那儿的交通和岛上交通都不算方便。北海道则大大不同。虽然当地交通也不能做到“说走就走”,但好歹是热门旅游区,要去一趟就容易多了。如果我再去北海道,说不定会去羊蹄山脚下走走看看。至于爬山,倒是不必——不仅仅因为它适合中高级登山爱好者,往返要10小时左右,还因为当地野生动物不少,其中就包括熊,观光官网上隔三岔五就会发些“棕熊目击情报”,难免让人望而却步……
回到《羊蹄山之魂》,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的。尽管它仍然很“罐头”,但好在体量合适、景色优美,等玩家腻了,差不多也就结束了。这种恰如其分的“体贴”会让人觉得开发团队懂得玩家在想什么,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见好就收”了。当然,如果你在游戏过程中还有闲情逸致去截图、拍照,《羊蹄山之魂》肯定会让你满意的,任何角度几乎都能美美出片。跟着笃一起云游北海道,一路留下属于自己的回忆照片,何尝不是“多玩了5块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