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CNBC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表示,预计到2033年,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8万亿美元,但这项技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人工智能的市值大致相当于德国的经济规模。该技术能够提高生产率,并正成为数字转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然而,该机构也对自动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岗位流失表示担忧,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会影响全球40%的工作岗位。此外,报告还指出,人工智能本质上并不具有广泛的普惠性,这意味着这项技术带来的经济收益仍然“高度集中”。
报告称:“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所带来的好处往往更有利于资本而非劳动力,这可能会加剧不平等现象,并削弱发展中经济体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优势。”
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失业和不平等,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一年多前也曾发出过类似警告。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多达41%的雇主计划裁减那些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岗位上的员工。
不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这份报告也强调了各国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球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支出中,有40%集中在仅仅100家公司中,这些公司主要来自美国和中国。
此外,报告指出,像苹果、英伟达和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这些有望从人工智能热潮中获益的公司——其市值可与整个非洲大陆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媲美。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表示,人工智能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这种主导地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技术鸿沟,使许多国家面临落后的风险。报告指出,有118个国家——大多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未能参与到有关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讨论中。
联合国提出的建议
但报告称,人工智能的影响并非仅仅在于取代工作岗位,它还可以“创造新的产业,并赋予劳动者更多能力”——前提是在提升劳动者技能和再培训方面有足够的投入。
报告还指出,为了让发展中国家不落后,在制定人工智能相关法规和伦理框架时,它们必须“拥有一席之地”。
在报告中,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向国际社会提出了一些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建立人工智能信息公开机制、共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使用开源人工智能模型,以及开展共享人工智能知识和资源的相关举措。
通常来说,开源指的是那些源代码在网络上可免费获取,可供人们修改和再分发的软件。
报告总结道:“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推动进步、创新和共享繁荣的催化剂——但前提是各国积极引导其发展方向。”
“进行战略性投资、实施包容性治理以及开展国际合作,是确保人工智能使所有人受益,而非加剧现有差距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