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17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不少高校日前宣布缩减学生毕业所需的总学分。还有一些高校改革学业评价方式,例如用创新成果替代毕业设计或论文,赋予学生更大选择空间。
东华大学的大一新生收到了更精简的课程计划,毕业总学分从 180 分左右缩到 160 学分以内,约减少 10 门课;复旦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学分将减少 20 多分,本研课程打通,裁减重复内容,强调“压学分、压水课”。
IT之家注:所谓“水课”,通常说的是课程内容乏味、教师不用心上、学生难以受益、考勤不严格的课程。
央视新闻表示,“水课”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教师不重视教学,PPT 多年没有更新,上课就是念书、念 PPT,学生只能在课上化身“低头族”。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学分和绩点至上的功利心驱使下更倾向于选择内容简单、给分高的课程。那些内容扎实、要求严格的课堂反而不受欢迎。好的课被埋没,“水课”因考核放水反而受到了部分学生的欢迎。
专家指出,此次学分调整也是高校在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足时间和空间,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做一些教育的加法,是高校的“自我纠偏”。
报道还提到,此次高校的减学分,并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同时高校也在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删减或整合,有的还新开了一些课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飞机总体设计”课程,要求学生们不仅要学习涉及飞机的相关知识,还要组队设计出一架飞机。这种项目式的课程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大挑战,每个小组要查资料、设计方案,遇到问题了约上老师一起讨论也是常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个月发布通知,明确本科毕业生可以用创新成果替代毕业设计或论文,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活力。
在多所高校今年新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有一个重点内容,就是人工智能课程。比如东华大学增加了 97 门“专业 +AI”课程,基本实现了专业全覆盖,并开设 20 个涵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微专业,为学生们接触前沿科技提供更多选择。